【記者林心欣/台北】為彰顯原住民族教育、傳承傳統文化,教育部國教署自105年起推動「學校型態原住民族實驗教育」,促進族群認同與文化扎根。教育部主任秘書林伯樵今(30)日代表教育部赴高雄市參加巴楠花部落學校新校舍落成祝福儀式。

林伯樵主任秘書強調,巴楠花的教育不是一套標準化的系統,而是與山林共生、與部落同行的生活智慧,是「有靈」(hanitu)的學習場域。教育部將持續支持原住民族實驗教育發展,協助巴楠花延伸原民實驗教育階段。

國教署說明,巴楠花於108學年度改制後,學校以布農族學生為主,融入多族文化,並持續開發依布農族小米生長週期祭典,涵蓋文化力、升學力、科學力與美學力的「四祭四學力」課程,將民族文化融入校園生活,成效卓著。本次新校舍落成是教育部、高雄市政府教育局與原住民族委員會持續推動原住民族實驗教育的重要成果之一,未來仍將持續提供相關資源協助,以期達成原住民族實驗教育12年一貫的願景。

國教署指出,為持續協助學校深化及打造文化自信與知識自主的「有靈」學習場域的教育願景,教育部與原住民族委員會協助學校賡續開發並深化民族本位教材,以確保族群知識以書面形式傳承,讓學生能在課堂聽見祖靈聲音、看見自身歷史,確保民族文化永續傳承。

國教署強調,將持續支持原民實驗教育,透過課程創新與資源投入,深化學生族群自信,培育新一代文化傳承者,讓原住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成為臺灣教育最珍貴的資產。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