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心欣/台北】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大木作技術」保存者許漢珍於7月5日辭世,享耆壽97歲。文化部長李遠今(4)日代表頒贈總統褒揚令,由許漢珍兒子許弘杰(圖右)代表受贈。李遠表示,許漢珍對於古蹟、歷史建築等大木作技術保存具有重要貢獻,備受各界崇敬,長年致力於投入「大木作技術」傳承及推廣工作,精神令人感佩,其辭世留給世人無限感念。
許漢珍1929年生,臺南人,17歲入行,跟著父親許銅爐開始學師,自1950年代開始從事寺廟興建工作,曾經參與建造、修復約70餘座廟宇,為臺灣少數漢式大木構寺廟建築主持司阜(按場司阜)之一,業界尊稱為「漢珍司」。
漢珍司將傳統大木作技術巧妙結合現代鋼筋混凝土不見木建築技術,其學習與執業的歷程,足為臺灣寺廟建築史寫下重要篇章。自2011年,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補助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辦理漢珍司的木作技術傳承工作,漢珍司親身演示將其所具備的大木作技術,包括施工計畫、設計、落篙、放樣、算料,建立臺灣漢式疊斗式大木棟架技術的重要基礎資料。
漢珍司木作技藝精湛,分別於2010年及2014年獲臺南市政府登錄為「大木作」及「結網」傳統工藝保存者,2014年經文化部指定為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大木作技術」保存者,2015年獲頒臺南市政府卓越市民奬,2020年榮獲第5屆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
總統府褒揚令全文: 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大木作技術保存者許漢珍,機悟明敏,敦厚勤樸。少歲承襲父輩殊技,潛心木作研鑽,砥志宮廟繕造,礱磨探求,觸類而長。平居統籌主持司阜要職,詳諳設計製圖,嫻熟落篙放樣,尤以臺南市「鹽行天后宮」、「灣裡萬年殿」及「灣裡同安宮」等作品堪為代表,運用鋼筋混凝土技術,創新仿木架棟工法;揉合裝飾藻井技藝,巧製繁複堂皇天花;延續傳統建築精髓,開展當代寺院新貌,迭告成逾七十座廟宇修復營建,斫輪老手,妙絕化境;精雕細鏤,匠心獨具。餘暇積極參與傳習計畫,講授疊斗式構架深微,躬行大木丈篙實作,涵濡啟迪,沾溉後進。迺以「廟宇大木」、「廟宇結網」登錄為臺南市傳統藝術暨文化部指定為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大木作技術」保存者,復獲第五屆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保存傳承類等殊榮。綜其生平,恢弘本土宗教建築美學,映現臺灣文化資產底蘊,儀型盛績,蓬島揚輝。遽聞遐齡殂謝,軫悼殊殷,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篤念耆宿之至意。2025/08/04